7月26日下午,青岛市康养学会“康养论道“系列研讨活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第二期:“智慧养老”研讨会,在青岛湛山花园酒店举办。“康养论道”系列专题研讨活动是康养学会着力打造的学术研究与交流品牌。研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紧扣中国智慧康养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共同探讨符合中国国情的智慧养老路径和模式,为推动智慧养老服务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安全化需求,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我市推进“中国康湾”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青岛市委原常委、统战部部长臧爱民,青岛市第十三届政协副主席、第八届青岛市政协联谊会常务副理事长卞建平,政协第十三届青岛市委员会秘书长、一级巡视员王纪刚,中共青岛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人社局原局长、一级巡视员胡义瑛,青岛市总工会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青岛市政协原专职常委、一级巡视员彭建国,中共青岛市委第四巡察组原组长姚庆,青岛科技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市政协联谊会代表王瑞芳,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副主任、二级巡视员刘淑庆,青岛市交通局原副局长、二级巡视员徐世启,青岛科技大学原党委统战部长、市政协联谊会代表陈洪宗等特邀嘉宾参加会议。青岛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朱其富,中共青岛市委政策研究室一级调研员孙飚,青岛市委办公厅信息调研室副主任王严,青岛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处二级调研员司敬国,青岛市社科联学会部四级调研员姚志刚以及各区(市)民政局代表等有关部门、指导单位及主管部门领导到会指导。来自北京、厦门、青岛等健康养老研究机构、智慧科技企业、养老服务单位、学术界代表、学会内设机构负责人及学会会员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智慧养老”有益发展模式与解决方案。
青岛市康养学会会长王中首先感谢市老领导及各相关部门对学会工作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感谢学会会员及社会各界对学会的关注与认可。他表示,青岛市康养学会作为全国第一个以“康养学会”命名的学术研究型社团组织,以“让生命中之树常青”为使命和愿景,以“学术研究、决策咨询、助力企业、服务群众”为职能定位,聚焦全链条医学健康、抗衰老与养生、高品质养老三大领域,以全生命周期、全阶层人群、全社会领域的视角,正在积极动员智力资源和企业力量,努力搭建覆盖康养全领域的学术交流纽带、城市智库、宣传教育阵地与康养新技术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的特色推进平台。
他指出,当前青岛正步入深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规模持续扩大,健康照护、生活服务等需求凸显,传统养老模式在人力供给、服务精准度、资源整合效率等方面渐显局限。而5G/6G通信广域覆盖、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智慧科技手段,为破解难题提供了全新路径。智慧养老不仅是技术升级,也是回应“养老痛点”的必然选择,更是展示出以智慧化手段改善提升人类生命进程和生活品质根本改变的美好前景。此次研讨旨在汇聚智慧,厘清现实需求与瓶颈,探索技术与养老服务融合路径,既是应对老龄化的主动作为,也是让青岛老人共享成果的责任担当。期盼这次研讨会能够在与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推动各方面形成共识,构建愿景,明确思路,协同行动,推进智慧养老扎扎实实富有成效地开展起来,为青岛锚定“中国康湾”,推进湾区型健康城市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他衷心期望各级领导、各有关方面继续大力支持学会各项工作,助力持续办好“康养论道”系列研讨和青岛康养公益大讲堂,将其打造成为青岛社科类特色品牌,推动学会成为新时代康养领域“学术研究、决策咨询、助力企业、服务群众”的排头兵。
专家发言环节,中国老龄产业协会老年宜居养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张晋以《中国智慧康养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为题,全面剖析了我国在智慧康养领域的发展。他表示,我国老龄化加剧催生了大健康产业万亿市场,其中智慧科技成为重要支撑。在康复辅具等领域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标准不统一、数据安全等诸多挑战。他建议,未来需加快技术革新、加大政策支持、完善标准体系、强化产业协同创新,推动智慧康养的高质量发展。
东华云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一立以《腾讯·东华软件—智慧康养联合解决方案》为题,系统介绍了腾讯·华东以数字化为支撑的康养生态理念,展示了公司“1+3+N”数智康养产品体系及医学大模型的应用场景及覆盖全场景的服务能力,并指出行业面临痛点,建议通过科技融合构建高效可信的康养生态。
青岛市人工智能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青岛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计晓斐以《基于大模型的中西医慢病智能诊疗平台》为题,系统分析了当下医疗服务中的突出矛盾。他表示老年人面临智能产品使用门槛高、部分平台界面不友好且无障碍设计缺失等问题。他建议优化线上平台交互设计、增强医患沟通粘性,同时合理调配线下医疗资源,以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患者体验。
青岛哈工天愈机器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平以《科技赋能健康养老生活》为题,分析了我国老龄化现状及养老模式痛点,介绍了国家及地方养老政策,以及哈工天愈的智能康复机器人等产品和智慧康养解决方案,建议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与效率。
厦门立林科技有限公司物联网研究院副院长王远春以《AI赋能智慧家居康养路径探索》为题,详细解读了以住建部智慧社区架构为基础,搭建服务汇聚平台,构建“1+N+n”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智慧居家康养体系。介绍了公司融入AI应用,实现老人状态预警、精神慰藉、睡眠监测、居家看护等场景化服务,指出智慧康养仍处探索期,需行业上下游企业协同融合联动发展,共建智慧生态圈。
海尔康养产业研发与供应链总经理赵向阳以《拥抱AI,赋能康养产业》为题,南宫28官网全面分享了海尔智慧康养的布局,他介绍海尔依托超30000家专卖店等渠道,已构建“1+5+N”的发展体系,覆盖健康、卫浴等五大场景,链接制氧机等智能产品及“海尔康养+”服务。他表示AI是康养升级的关键,全球老龄化正在催生多元化需求,建议加强技术融合与生态协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惠及更多老年群体。
中国通用技术·山东青鸟软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总经理江帆以《科技赋能·数据驱动—打造健康中国与银发经济高质量融合发展新引擎》为题,深入剖析了我国银发经济的宏观形势、发展机遇与五大核心痛点,梳理了人口、政策、消费、技术等驱动因素,援引日、美、欧洲等国及国内多地优秀康养案例。介绍了中国通用技术作为央企的康养战略布局与旗下环球医疗的实践场景,展示了企业智慧康养服务体系构建、业务成果,从产业逻辑、特征多维度展望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前景,厘清思路、明晰路径。
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副会长、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常务理事、万源企业董事长张晓崧以《智慧居家养老将成为未来康养产业的主流》为题,系统阐述企业独特理念与创新发展路径。他指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3.1亿,空巢独居可自理老人超1.6亿,其健康监测、情感关爱等需求远未被满足,强调养老应从“医护·生存”转向“健康·生活”转变。并提出应构建四张养老服务网:基层医疗健康服务网、居家健康养老服务网、社区机构服务网、专业机构服务网,以智慧化赋能整合资源。他介绍了企业十大康养解决方案,旨在延长老人可自理时长,同时详细解读了智慧康养管家打造路径,通过“招募-培训-输送-服务”体系,吸纳多元群体经专业培训后,依托大模型与大数据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建议以灵活就业模式扩大康养管家队伍,完善“培训-服务-评级”标准化闭环,推动政府从“服务提供者”转为“生态构建者”,形成商业与公益结合的可持续养老生态,让智慧化、专业化服务覆盖更多居家老人。
在交流互动环节,青岛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处二级调研员司敬国首先对康养学会持续关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智慧养老”主题,关心民政福祉,给予充分肯定。他介绍了市民政局推进智慧养老的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同时指出目前存在的数据对接不对称、资源共享不通畅、数据标准不统一等七个方面问题,为在场的养老研究机构、智慧科技企业、养老服务单位及学会、学术界代表提出后续发展研究方向与建议。
青岛市委办公厅信息调研室副主任王严表示,康养学会打造的“康养论道”系列研讨学术研究品牌站位高、质量高;今日研讨内容紧抓民生前沿科技与未来发展脉搏,收获很大。下一步将总结要点重点与优质案例,作为工作参考,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与要求,深入研究相关问题。
中共青岛市委政策研究室一级调研员孙飚表示康养学会持续举办高质量的研讨会,既为市委市政府推进“中国康湾”建设提供了广泛的学术交流研究窗口,也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组织的责任与担当。他指出今天众多专家围绕“智慧养老”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建议和可供参考的优质案例,与此同时也要考虑如何将这些成果转化,落地见效。下一步,作为市委政策研究部门,希望进一步加强与康养学会的调研交流,共同推动我市康养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青岛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朱其富主任表示,此次研讨会选题好、研讨方向明确、内容丰富,分享专家先后提出的建议与观点,值得研究室深入研究、借鉴参考。他指出,养老问题涉及政府、机构、企业、社会等多方面的衔接问题,要综合考虑经济阶段、市场环境、社会矛盾及企业主体的作用等方面,不断完善融合模式与运行机制。
本次研讨会为青岛“智慧养老”发展提供思路建议、典型案例和方法借鉴,进一步形成共识,推动相关政策的完善和落地。作为“中国康湾”建设重要部分,智慧养老的发展意义重大。青岛市康养学会将持续发挥城市智库作用,落实成果,推动智慧养老从“概念”走向“实践”,助力青岛在银发经济浪潮中勇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