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背景: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至2022年底,漳州市户籍人口共有527.2万人,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01.4万人,占比19.2%,65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73.1万人,占比13.8%。我市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群对推进医养护需求强烈。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卫健委联合市民政、财政、医保等部门,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财政投入力度,推出多项先行先试政策措施,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形成了漳州特色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2016年,漳州市被国家卫健委、民政部列为医养结合试点单位,2021年9月,漳州市被省政府确定为福建省医养结合试点地区;2022年11月,福建省委改革办将我市医养结合创新做法作为《福建改革创新案例》供全省借鉴参考;2023年3月,国家卫健委、民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推广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典型经验的通知》,将我市相关做法列为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漳州政府网政务访谈。我是主持人小唐。今天请到访谈室的嘉宾是漳州市卫健委副主任叶阿良同志,他将围绕“推进医养结合,助力健康养老”这个话题与大家进行交流。您好,叶副主任!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能通过漳州政府网与大家交流。在此,也感谢漳州政府网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对话的平台,希望广大网友通过这次交流能加深对我市医养结合工作的了解。
“医养结合”的字面意思是“医疗”和“养老”资源相结合——“医中有养、养中有医”,主要是通过在养老机构内配套设置医务室、卫生所(室)、护理站、门诊部等形式,设置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医疗机构,以及与医疗机构协议合作,结为定点对口服务单位等模式,为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便利和保障。“医养结合”是颇具中国特色的概念,根植于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整合性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以及医疗卫生服务和养老服务体系相对独立运行的现实。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由于一些“老年病”的常发、易发和突发,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疗和看护问题困扰着千家万户。而现状却是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自成系统,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又不能养老人,老年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经常往返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既耽误治疗,也增加了家属负担。医疗和养老的分离,也致使许多患病老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成了“常住户”。
“医养结合”就是将医院的必要检查和诊疗与康复、养护、养老等专业相融合。从技术上尽可能的实现疾病转归,病人的各项功能得到恢复,利用“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就是把医疗、生活、康复、养老、养护等综为一体,是人类医疗改革创新中的重点康复工程,“医养结合”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医疗改革新模式。
2016年,漳州市被国家卫健委、民政部列为医养结合试点单位,2021年9月,漳州市被省政府确定为福建省医养结合试点地区。市卫健委围绕医养结合做了大量工作,请您详细介绍一下。
近年来,漳州市积极整合医疗和养老资源,探索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有效促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常态合作,完善了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有效地满足了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出政策,构建医养结合四种模式。我们制定《漳州市医养结合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开展两批医养结合单位试点,构建医养结合四种模式。一是“养中有医”模式。就是在养老服务机构中建设医疗或医疗分支机构。二是“医中办养”模式。就是医疗机构转型或新建养老服务机构。三是“医养融合”模式。就是将养老服务机构交由医疗机构运营管理,提高医养一体化服务水平。四是“医养签约”模式。就是农村幸福院和民办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机构签订服务协议,由协议医疗机构定期上门开展巡诊等医疗服务。
(二)抓保障,加大医养结合支持力度。一是加大资金补助。我们对于医疗机构新建、改建养老服务机构,给予每床2000-10000元的建设补助和每年每床2000-2400元的运营补助。二是实施以奖代补。对市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每年开展一次综合评估,分别给予5-15万元奖补。三是加大医保支持。将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疗机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
(三)强队伍,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一是建立绩效激励机制。我们将医养结合工作纳入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工作业绩纳入年度考核内容。二是鼓励社会参与医养结合。我们支持社会力量兴办专业化、规模化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三是加强人才建设。我们积极推动漳州市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增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老年医学、康复、护理等专业人才培养。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开展产教研一体化教学培训模式,促进工学结合。
近年来,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医养结合已纳入健康中国、国家老龄事业发展等国家战略和重要规划,我市各部门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的合力增强,开展了一批医养结合试点单位,主要有哪些?
2021年5月,市卫健委、民政局等七部门联合出台《漳州市医养结合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后,按照文件的工作要求,我们经机构申报、县级审核,市卫健委和市民政局联合下文,确定了全市两批共28家医养结合试点单位,规模比较大的有:漳州正兴养护院、漳州市春晖养护院、龙海区和睦养护院等等。
试点单位开展形式各不相同,其中,以“养中办医”为模式开展共有8家,以“医中办养”为模式开展共有9家,以“养医融合”为模式开展共有5家,以“医养签约”为模式开展共有6家,目前,试点单位运营良好,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有较大的提高,应该说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国家卫健委会同民政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医药管理局于2019年5月27日共同出台《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的通知》,优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流程和环境。目前,我们严格执行简化医养结合机构设立流程,实行“一个窗口”办理。
三是新建医养结合机构,涉及同层级卫生健康、民政或市场监管部门审批备案的,实行“一个窗口”办理,实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
好的,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部署,我们积极响应,主动作为,为广大老年人提供了专业规范、方便可及、综合连续的健康养老服务,大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资源融合,医养环境有效优化。我们目前有143家养老机构和1768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照料中心、幸福院等)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急救、急诊等合作机制。155家一级以上公办医疗机构100%设置老年人绿色通道,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老年人康复服务。
(二)服务延伸,基层医养有效保障。目前全市有6个建制村将村卫生所整体搬迁至乡镇敬老院,382个农村幸福院与村卫生所同址建设,467个农村幸福院与卫生所毗邻建设距离在200米以内。全市建成131个基层中医馆,为老年人开展针灸、推拿、南宫28娱乐平台拔罐、三伏贴等特色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满足日益增长中医需求。
(三)社会参与,医养能力有效提升。我们加强医联体建设,市卫健委组织对口帮扶制度,由市级医疗单位定期下派各类专科专家,开设专家门诊和基层名医工作室,让老年人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能够就近就医。同时,积极推动天福医养老产业园、正兴智慧健康养老院等一批高端医养结合项目开工建设。
根据省委、市委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要求。叶副主任,请您谈一谈下一步工作有什么样的考虑或打算?
医养结合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关注度高。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部署要求,狠抓责任落实,着力破解难点堵点问题,促进医养结合加快发展,不断满足老年人健康和养老服务需求。
(一)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促进医养结合更加顺畅,我们将以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工作为契机,着重研究养老机构家庭病床建设和“医养一张床”更具体操作办法,促进医养服务无缝衔接。
(二)强化医养融合。我们将积极推行村公办卫生所嵌入养老机构,促进医疗卫生与敬老院、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机构在规划建设、服务、资源、政策上的深度融合,让养老院长者的看病取药、群众看病就诊共享;同时,积极推动落实有条件的二级及以下医院增设养老机构,推动医养资源整合共享。
(三)严格监管考核。促进医养结合更加紧密,我们下一步主要是规范签约、强化绩效考核,按照《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服务指南(试行)》的规定加强指导,督促医疗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规范开展签约合作,严格认真履行职责、执行协议,提供实质性服务。
(四)加强队伍建设。主要是支持推动漳州卫生职业学院和其他职业院校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康复治疗、护理等医养结合相关专业和课程。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特别突出失能、半失能护理等急需、紧缺人员技能培训;再来是认真落实医护等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政策。
好的,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本期访谈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再次感谢叶副主任做客我们的节目,也感谢网友们的热心参与!下期再会!
谢谢主持人!非常感谢观众朋友们对漳州市医养结合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