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NG)官方网站-最专业的服务平台

市委书记持续聚焦这个领域探索城市“进位”空间_南宫28

公司动态

12
08
2025

市委书记持续聚焦这个领域探索城市“进位”空间

公司动态

  

市委书记持续聚焦这个领域探索城市“进位”空间(图1)

  近日,市委书记曾赞荣调研督导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工作,并主持召开工作调度推进会,提出要在构建“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上持续用力,加快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在5月14日下午举行的工作调度推进会上,曾赞荣听取了青岛“4+4+2”海洋产业发展总体情况汇报,有关部门分别汇报了工作开展情况。在调研行程中,曾赞荣分别前往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山东中医药大学海洋中药研究院、青岛盘古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之林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海上综合试验场项目、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项目、国信15万吨级养殖工船、中船发动机技术改造、中船七一二所青岛分部、中海油海上天然气压缩平台、中鲁海洋创新产业园等多个项目和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5月9日,中共青岛市委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征求对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的意见和建议,也同样是围绕海洋议题,向海寻找未来的发展机遇。

  2024年,青岛实现海洋生产总值5513.2亿元,分别占全国、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的5.2%和30.6%,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3%,海洋经济贡献率达到45.9%,拉动全市经济增长2.1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海洋产业不仅是青岛经济发展过程中举足轻重的一环,更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而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和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具备高创新力、高成长性的“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正是发展的“扣题”之举。

  近期青岛对现代海洋产业密切关注、集中调度,也可以看作是对自己“海洋家底”的一次盘点。青岛,要以海洋产业的向前拓展城市经济整体发展空间。

  多年来,青岛海洋生产总值一直稳居全国城市第三位,保持领先的关键,在于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也在于追高逐新的发展实践。

  青岛提出改造提升海洋渔业、港口航运、海洋文旅、海洋化工4个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海洋装备、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4个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深海开发、海洋电子信息2个未来产业,以更新的业态,打造强力的“蓝色引擎”。

  本次推进会,青岛又进一步聚焦几个要点,紧扣“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为海洋经济发展进一步指明方向——

  要聚力推进海洋科技创新,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要加强海洋产业细分领域研究,强化项目招引建设,统筹推进海洋一二三产协同发展。

  要压实工作责任,树牢实干导向,南宫28下载具体化、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推动任务落实。

  从科技创新到项目招引,再到企业培育,青岛要实现现代海洋产业链全流程的打通。而这份串联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的思路,从近日的调研行程中也能够见得一二。

  盘点本次的调研行程,能够发现其覆盖了市南、崂山、城阳、即墨、西海岸新区、胶州市等多个沿海区市,涵盖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洋文旅、海洋新能源等多个“4+4+2”现代海洋产业。更值得注意的是,调研的点位涉及研发机构、在建项目、高新企业等产业链上的多个环节,可以看作是对青岛海洋产业链韧性的一次综合检验,也是对青岛海洋资源和发展现状的一次系统整理——

  在研发端,南宫28下载山东中医药大学海洋中药研究院建立起中医药综合研发平台,结合海洋特色在中医药科技创新、医疗康养领域攻关;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依托中国海洋大学的科研力量,为海水养殖绿色发展提供方案。

  在企业端,截至2024年底,全市“四上”涉海企业达3221家,约占全省的30%,青岛盘古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之林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不断自我更新,创新突破为经济发展提供动能。

  聚焦项目建设,以青岛海上综合试验场一期项目、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国信15万吨级养殖工船等为代表的项目也在海洋科研、海洋文旅等领域发挥牵引力,从深层提升城市的产业质量。

  实际上,青岛的“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已经嵌入海洋发展工作的主线。

  在《关于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全面推动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意见》中,青岛明确提出打造“4+4+2”海洋产业体系;今年3月,市委海洋委全体会议召开,也再次强调了要“聚焦‘4+4+2’海洋重点产业方向”。

  在集中推进之下,城市的海洋产业也得到了又一次的更新。在青岛,以“4+4+2”现代海洋产业为引领,海洋经济发展呈现出结构更优、产业更新的特点。

  以海洋装备产业为例,2024年,青岛造船完工量达328万载重吨,占全省70%;同比增长36%,高于全国增速22.4个百分点。企业订单已排产至2028年,行业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在海洋新能源领域,2024年,青岛新能源装机达到621万千瓦,占全市发电总装机的53.98%,中电建即墨海上光伏一期60万千瓦预计今年年底前并网,二期55万千瓦项目正推进办理开工前手续,以海上风电为主体,光伏、氢能、储能、海洋能等多能互补、耦合发展的新能源体系加速成型。

  作为提前布局的未来产业之一,青岛的海洋电子信息产业也已吸引、培育一批高新技术海洋企业,“海洋生物医药”“北极航道导航”等13个大模型正加速研发……

  在这些产业齐头并进、向前发展的态势下,2024年,青岛“4+4+2”现代海洋产业增加值突破2100亿元,青烟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再一次见证现代海洋产业的崛起。除此之外,青岛海上综合试验场一期项目、中电建海上光伏、董家口石化炼化一体化等项目向前推进,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立足现在,展望未来,青岛同样有清晰的规划:在今年,青岛将集中推进总投资2400亿元的170个海洋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实施精准产业链招商、统筹联合招商和载体平台招商,力争全年新引进项目150个以上,总投资过1000亿元。

  海洋经济,归根结底是陆海一体化经济。陆地与海洋之间的资源需要进一步互通,在资源串联、产业交互中相互补位,才能够取得最大限度的提升。

  金融行业为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活水,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先决条件,而技术和人才的加入,又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创意和活力。可以说正是陆上资源的导入,为海洋经济的升级迭代提供了可能。

  也正是因为此,陆上城市的发展能级,和当地海洋产业的规模息息相关。在青岛的涉海蓝图中,海洋与陆地之间也呈现出更加紧密的关系。在科技创新的主导下,城市正着力构建海陆良性互动、优势互补的发展新格局。

  青岛有着足够的发展优势,拥有着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集聚国家深海基地、中国海洋大学等驻青院所高校,涉海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143家,海洋人才近40万人。

  金家岭金融区的起势,吸引到联储证券、新沃基金、光大理财等机构落地,让金融资源能够在辐射范围内快速流通。

  在《关于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全面推进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意见》中,青岛提出“海洋高新技术企业要达到1000家以上;构建海洋科技协同创新贯通体系,组织实施海洋关键技术100项以上”等目标。《意见》的31项工作任务中,与科技和产业相关的有14项,占比接近一半。

  就在5月12日,青岛海洋产学研协同创新产业化落地对接会成功举办。在会上,青岛发布了“43+70”首批海洋科技供需清单,43项研发成果、70项技术需求,覆盖海洋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渔业等8大领域,配套80项金融产品清单,进一步为成果转化提供“技术+资金”双支撑。

  向海掘金,需要更科学的产业体系作为支撑。锚定“4+4+2”,青岛驶向蓝色未来。

  • 南宫28

    携手南宫28

    与健康同行 • 与长寿相伴

  • 15812113652

    南宫28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勐朗镇建设路4-21号

    Copyright © 2025 南宫28康养集团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18000510号

  • 南宫28